(T)027-83778578
(O)027-83778678
(E)zhangweilvshi@163.com
(F)027-85551909
2024年11月29日下午两点,湖北予智律师事务所第三期“予智沙龙”业务交流会在律所会议室成功举办。第三期“予智沙龙”活动主题为《律所培训与案件讨论制度》
一、回顾律所过往的培训工作,全星律师介绍道,“予智”曾推行一套坚持长达1年多的培训制度,其间突破性地邀请政法教授担纲讲师,开创了全新培训格局。这一“新形式”打破传统内部封闭培训局限,借助高校专业学术资源与深厚法学底蕴,为律所律师们注入前沿理论与多元视角,拓宽了法律实务认知边界,成为律所培训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二、案件讨论制度,作为律所内部知识共享、经验传承的“法宝”,一路走来既有高光时刻,也历经曲折。刘生林律师率先点明,该制度在助力律师专业成长、强化业务能力方面,潜力巨大、效果可期,诸多案例便是生动例证。诸如朋友介绍的仲裁案件,深陷执行困境,遭遇当事人缺席、送达地址缺失难题,仲裁文书送达受阻,成为棘手“硬骨头”;袁建爱律师提及的灯泡检测鉴定案例,聚焦专业技术与法律责任界定交叉点;还有徐研律师分享的表见代理争议焦点案件,紧扣民商法复杂实务场景。这些案例在律所内部讨论中,从细节处抽丝剥茧,大家各抒己见、碰撞思维,每一次探讨都如同一场“法律头脑风暴”,让参与律师受益匪浅。然而,遗憾的是,过往未能持之以恒将这一制度贯彻到底,多依赖内部律师结合自身专业与执业经历自主筹备、开展讨论,稳定性欠佳。
三、着眼当下与未来,律所对培训制度谋篇布局、大胆革新。培训频次设定为每月一次大型集中培训,秉持灵活务实基调,摒弃刻板流程,直面律所日常工作涌现的实际问题,秉持“遇问题、即研讨、速解决”原则,让培训紧密贴合业务“战场”。刘生林律师进一步细化建议:其一,主讲人选拔机制亟待完善,需明确内部哪些人员具备登台资格,是自主申请展示专长,还是依律所统筹安排、按专题“量身定制”讲师,值得深入斟酌。同时,为激发参与热情、认可知识输出价值,提议给予主讲人每节课500元的合理报酬,鞭策其输出系统、深入、专业的知识体系,像以公司章程解读这类专题为例,从法规条文到实务应用、风险防控,全方位梳理,告别浅尝辄止、随意讲解。其二,组织周期与课题选定需协同优化,精准锚定行业热点、业务痛点、执业难点作为课题核心,提前组织律师梳理脉络、罗列焦点,确保讨论紧扣关键、步步深入。
四、在案件讨论制度优化层面,思路愈发清晰。案件分类先行,划分简单、疑难、重大复杂类别,“对症下药”开展研讨。对于讨论成果运用,规则明朗:源于律所公共案源的案件,讨论所形成的结论作为办案依据,严格执行;若是律师个人承接案件,则将结论作为关键参考,灵活运用。宋忠洋律师还着重强调效率提升,针对过往讨论效率低迷问题,倡导主动作为,有案件的律师精心制作PPT输出独家见解,无案件的主动问询承接案件同事、“借案发挥”,同时备好纸质案情资料,夯实讨论基础,杜绝形式主义,让每一次讨论“干货满满”。此外,律所应积极拓展学习资源,以所名义购置优质网课,为律师持续“充电”。张平律师则另辟蹊径,提议借助短视频平台海量学习资源与便捷传播优势,革新培训讲课模式,夯实律师逻辑思维根基,实现知识输入与输出良性循环,推动全员稳步成长。这场律所内部围绕培训与案件讨论制度的研讨,恰似一场智慧接力,传承过往经验、直面当下困境、擘画未来蓝图,在制度持续完善征程中,律所正稳步迈向专业卓越、协同高效的新高度,有望以更精湛专业水准、更紧密团队协作,在法律实务天地中披荆斩棘、行稳致远。
下一期“予智沙龙”将于2024年12月6日下午2点开展,活动主题为“律师团队协作之道”,主持人为张平律师,欢迎各位律师同仁积极参与!
律师:何靖阳